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我与苏俄音乐两三事
 

美国加州硅谷·子

 

  

上世纪5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刚念初中的少年。第一次听到苏联歌曲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令我终生难忘。那时我们这个南方城市刚解放,又适抗美援朝,学校掀起“参干”(即学生参军)高潮。老师带领我们去欢送参干入伍奔赴朝鲜前线的高班同学。一辆辆军车载着投笔从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缓缓前进,他们一边向我们挥手一边高唱着:“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歌声激昂雄壮,此起彼伏,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震撼力。我们也随着一起引 吭高歌,感到浑身一股热血往外喷发,真想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穿好军装,拿起武器……”。也许是在歌声的激励下,只见外班的几个小同学一边唱着一边冲向军车往上爬,不顾老师的阻挡,也要参军杀敌去。情景感人至深。歌声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真难以想象。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就是《共青团员之歌》,它伴随着我度过整个青少年时代。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50年代是理想与激情的时代。苏联文艺,其中特别是歌曲,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歌颂祖国,歌颂劳动,歌颂正义的战争,歌颂共产主义明天,是贯穿苏联歌曲的主旋律。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并揉合着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像“在遥远的地方”、 “卡秋莎”、“灯光”、“小路”、“贝加尔湖”、“同志们,勇敢地前进”、“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乌克兰辽阔的原野”、“故乡”、“山楂树”等,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算得上是百听不倦,百唱不厌。那时候的年轻人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爱唱歌,除了自己唱外,更多的时候是共青团组织唱。歌声激励着每一个人青年人,畅想着的个人的远大理想和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们那时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多数歌曲都是相互传抄的。偶尔班上文艺干事搞到一批印废的讲义,就在背面油印上新的歌曲发给大家,那是最高兴的事了。可惜我的这些手抄和油印的歌篇经过几次搬迁不知去向。结婚后由于妻子也是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倾其所有地买了一台七灯电子管收音机和电唱机。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相信,那算是当时家庭中最高档的家用电器,已属相当奢侈的了。但我们只拥有很少的唱片,反复听了不知多少遍。其中几张唱片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那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运动中,所有过去的文艺包括苏联音乐,统统属于“资、封、修”货色,要彻底打倒和砸烂。我们研究所工会俱乐部大批的唱片和图书被红卫兵抄了出来,砸碎后堆在锅炉房旁。有一天我在锅炉房劳动,偶然在垃圾堆中发现有几张尚完好的唱片,抹去灰土,赫然看见是熟悉的苏联歌曲和音乐,有歌曲《灯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伏尔加船夫曲》、《卡秋莎》、《黑龙江的波涛》、以及乐曲《叙事曲》、《南方的岸》、《在水波上》等。还有一张边上有残破的苏联原版密纹唱片,是苏联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立刻把它们一股脑塞进书包中。当时的心情复杂之极:一方面象遇到一位逃过生死劫难的老朋友,激动得难以名状;另一方面又被一种“犯罪感”所笼罩,惊恐万分:这可是“修正主义”的货色,我的阶级立场哪里去了?就这样,这几张旧唱片伴随我们度过了“文化沙漠”的年代。晚上,当小孩熟睡后,我们打开电唱机,将音量调到最小,俩口子将耳朵凑到喇叭旁,就这么听着听着,享受着美妙的旋律给我们精神上所带来得无限乐趣,也将我们带回到那无忧无虑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中去,暂且忘却那无情斗争所造成的恐惧和疲惫。那首在十几年间我们只听到后半截的《G弦上的咏叹调》,后来才知道它是一首旷古名曲。90年代初我和妻子应邀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那时激光唱机在美国刚流行,我们也买了一台。而第一张激光唱片挑选的就有那首《G弦上的咏叹调》。自那以后,我们才知道它开头一段旋律是什么样的。但不知何故始终觉得其水平远不像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得那样感人肺腑甚至催人泪下。至于那些值得留作纪念的苏联唱片,以后却被亲友们辗转相借而不知所终。
 

多年前我曾作为一个生物工程代表团的成员去解体后不久的俄罗斯考察。周末在莫斯科几家大百货公司购物,寻遍各柜台,也找不到一张5060年代的苏联歌曲的唱片,更没有《叙事曲》那几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这令我十分遗憾。但却找到一盒有几首50年代歌曲的俄罗斯女歌唱家留德米娜 · 济金娜的录音带,稍感慰籍。自那以后,遇到有前苏联的50年代歌曲的唱片,也稍作收集,但也只是一鳞半爪而已。现在我从网上下载了不少50年代的苏联歌曲,这还得感激版主Andrew Ao教授热心而无私的帮助。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特别喜欢一边听50年代前苏联的歌曲和音乐,一边回忆往事,而且已当成一件生活的重要内容,乐此不疲。也许正像书上所云:当你热衷于回忆往事时,垂垂老之将至矣!诚然。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