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不只是《喀秋莎》

   

 

  建国初期的大中学生、青年团员们是唱着前苏联革命歌曲和俄罗斯民歌进入新生活的,《喀秋莎》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梢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又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传入我国,也大受欢迎。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交恶,这些动听的歌也就不再有人唱了。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不断有俄罗斯艺术团体来访,来了必唱《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必吸引大批中老年听众赶来欣赏,必赢得满堂喝彩和掌声。这些听众,是在为俄罗斯艺术家喝彩,也是在为自己的青年时代——一生中的华彩乐章喝彩。俄国艺术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厌其烦地反复对中国听众吟唱这些老歌。其实,这些歌在俄罗斯音乐文化宝库中只是一小部分,有志于全面介绍俄罗斯文化的俄国艺术家自然不满足我们只知道《喀秋莎》,爱好俄罗斯文化的中国听众也不满足于老是只听《喀秋莎》。

  拥有3000余首典藏曲目的俄罗斯国家合唱团于圣诞节前夕在商城剧场的演出,较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歌曲,演绎了最经典的俄罗斯民歌与前苏联革命歌曲,并创造了最纯正的圣诞音乐氛围。该团是俄罗斯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合唱团之一,合唱音效,至谐至美。世界重大合唱比赛大奖,几乎都被他们夺得。听众许多是圈内人士,还有不少学音乐的学生。当然,传统的中老年听众是免不了的。

  合唱音乐会的上半场,是圣诞歌曲。俄罗斯有悠久的东正教传统,现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伊戈尔·拉维斯基又是耶路撒冷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合唱团演绎出的那份崇高、肃穆、安宁、祥和,无与伦比。他们演出曲目中拉赫马尼诺夫的《通宵守夜:独唱与合唱 作品第37号》,是俄罗斯第一圣乐,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略有遗憾的是,一曲将终,余音袅袅,正屏息捕捉那若有若无在空气中弥散的和声,忽然传来几声咳嗽,扫兴之至。

  下半场,以《神圣的战争》开场,串起包括《喀秋莎》在内的一组前苏联二战歌曲,调动起听众的情绪。随后,拉维斯基向听众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指挥合唱团唱起了《伏尔家纤夫曲》。波涛汹涌的歌声向听众展示了伏尔加这条俄罗斯的母亲河的辽阔宽广以及纤夫们的艰辛。

  接下来,《晚钟》、《草原》,一首接着一首。唱《卡林卡》时,听众禁不住和着节拍鼓掌,但很快就停了下来——这支合唱团不以气势取胜,高昂悠远,抑扬顿挫,需潜心屏息而听,无须观众鼓掌造势。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在唱了中国歌曲《茉莉花》和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合唱音乐会结束了。听众们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去,从听众席的各个方面传来“哈拉绍(好)”“斯芭西芭(谢谢)”的喝彩声。直到合唱团下了台,听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座。

  在离场的听众中,一个老年听众对他的同伴说:“确实,俄国歌曲不只是有《喀秋莎》。”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