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刻骨铭心的《共青团员之歌》
 

 李复蝉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五十年代前、中期中苏友好的“蜜月”时期,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深受俄罗斯文化的熏陶,她的音乐、电影、戏剧、芭蕾、诗歌、小说、绘画......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影响至今。

  由伽里契作词、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译配的《共青团员之歌》创作于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

  歌的作曲者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前苏联的“高产”作曲家,笔者随手翻阅几本歌集,由他作曲的“海港之夜”等30来支歌曲就一一映入眼帘。他1946年创作的《在小船上》经过了几十年的锤炼,七、八十年代竟成了大受欢迎的“最佳抒情歌曲”之一,他善于突破习惯的形象范围,使他过去作品中所写的人物成熟化,他能深入思考,因此他创作的歌曲能继续受到人们的欢迎。

  他曾说:“歌曲复杂或简单并不重要,只有当人们在歌曲里寻找自己生活的旋律、思想和情绪的旅伴,这样的歌就会受人欢迎。”才华横溢、创作严谨的谢多伊能创作出《共青团员之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也就不奇怪了。

  《共青团员之歌》是我最喜欢的前苏联歌曲之一,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毫不为过。

  歌曲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中,“万众一心保卫国家”道出了人们憎恨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1964年夏天,大学毕业时,班上20多名同学一齐到北京站去为赴上海工作的同学送行,大家最后一次合影,离别的时刻到了,当列车徐徐启动南下时,站台上和车厢里的同学齐声高唱“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歌声使我们热血沸腾,歌声让我们热泪盈眶!在那个特定的场所,这支进行曲速度的战歌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

  1988年金秋十月,我原供职的单位举行建所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笔者组织了一群不再年轻的退休老人,再一次唱起了当年让我们走向生活的《共青团员之歌》,工会干部特别把它安排在第一个节目,“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歌声依然催人泪下。 

 

 

 
 

返回上页